时 间:2017年9月27日下午14:00-17:30
地 点:信息工程学院东校区31-904
题目一:近似计算技术及其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
主讲人:李华伟
主讲人简介: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与验证组组长。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CCF理事;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LSI System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曾任IEEE多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程序主席或副主席、程序委员会专题主席等职务。主要从事集成电路验证与测试、可靠性设计、容错计算、近似计算等研究。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2008年入选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2012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质量学会质量技术奖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报告摘要:
传统的集成电路工艺发展在过去几十年来带来了计算机性能的高速提升。然而,随着器件尺寸缩小到其物理极限,计算机的能效提升遇到瓶颈。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使得计算机硬件的处理、通信和存储能力很难跟上信息增长的节奏,完成计算所需的巨大能耗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在上述背景下,各类应用本身所具备的差错容忍特性,为计算硬件的优化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近似计算(Approximate Computing)。近似计算实现的是一种非精确的计算,在满足应用质量要求前提下,通过合理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换取在能耗、性能、面积、可靠性、成品率等方面的益处。本报告将探讨近似计算技术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报告人所在团队近年来在基于近似计算的相变存储器生命期可靠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差错容忍评估、耗损均衡、近似写等方面的创新技术。
题目二: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系统运维之可靠性管理
主讲人:江建慧
主讲人简介: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曾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主任,担任过多个IEEE国际学术会议和CCF全国性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测试技术专刊特约编辑,《电路与系统学报》等刊物的编辑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容错计算、计算系统可靠性、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测试与诊断、性能评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负责和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面上、重大研究计划、青年)、上海市科委项目(含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基地建设)、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以及企业合作等其它类型的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多部技术专著和教材。获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2015年价值合作成果奖”,201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奖项或荣誉称号。
报告摘要:
本报告在介绍计算学科信息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基本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从国内高校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视角出发,结合当前信息系统与网络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可靠性问题,阐述了运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报告人所在团队在云计算平台故障诊断、分布式多层次校验点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题目三: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主讲人:黄松
主讲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软件安全方向带头人,全军军事训练软件测评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836项目信息安全组评审专家,全军军用软件测评实验室资质认可的专家评审员,装备发展部武器装备承制资格审查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2年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2013年享受军队专业技术干部一类岗位津贴,国务院学位办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专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委会副主任,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软件测试与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等级测评等相关方向。曾主持国家863项目、军队科研项目以及江苏省基金项目20余项,获得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含通讯作者)在国内国际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担任CCF容错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参与了多次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多次参加国家863项目及江苏省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并在多项重大武器装备软件项目中担任研制过程、定型测评和设计定型等重大阶段评审的评审组长。
报告摘要: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或软件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然而,受实验环境、实践案例以及课时限制等因素影响,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老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近几年来,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软件测试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开发基于在线的教、学、练、考、赛为一体的教学系统,提供自主学习、在线练习、全国竞赛等实践环节,显著提升了软件测试教学的效果,其中,开展的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受到了国内高校老师和学生的广泛的关注。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