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人:许余龙教授
讲座时间:2016年11月2日(周三)下午14:00
讲座地点:西校区4-110
主办单位:人文社科处 外国语学院
讲座人简介:
许余龙,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编委。1976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其间曾两次赴香港进修和开展合作研究,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并在1996至1998年期间,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1990年评定为副教授,1994年评定为教授,1996年确定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英汉对比、语篇回指。在专业学术期刊以及论文集和其他出版物中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SCI和CSSCI论文45篇。主要代表作有《对比语言学概论》(1992)、《篇章回指的功能语用探索》(2004,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对比语言学》(第二版,2010)。
内容简介:
在此交流汇报中,我们将以民间故事为语料,分析和研究英汉篇章中话题引入的句法和形态手段及其与篇章回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两种语言的主要相似之处为:1)用作存现宾语的无定名词短语是引入篇章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可及话题的主要手段;2)英汉无定指示形容词this和“这么”可用于进一步强调所引入话题的重要性。两种语言最主要的差别是:1)在汉语中,存现结构中的无定名词短语似乎是引入重要篇章话题的唯一形态句法手段;而在英语中,除此之外,用作间接宾语的有定名词短语和用作主语的专有名词也可以用于引入一个相对重要的篇章话题。2)在英语篇章中,另有一个标示重要话题的附加手段,即以one代替a,以便进一步强调所引入话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