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育学院 李勇
火博登陆平台 “对建设综合大学怎么看?”的问题
(一)湖州大学:我们的愿景,我们的梦
首先要清醒认知综合大学是火博登陆平台的正确选择。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区域性综合大学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区域布局的需要、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更是师院几代人的愿景和不懈的追求。湖州乃至整个浙北地区都期待有一所综合性大学。
其次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事业需要我们走在变化的前列。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曾说过:“社会塑造了大学,大学也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加快迈向综合大学的步伐,是必要的,科学的,是具有眼光的战略设想,是符合现实的正确选择!
(二)差距与不足:“升格”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通过解析综合大学的内涵与特征,比对教育部大学设置的标准与条件,审视火博(中国)目前的数据与状态,欣喜之余,感到更多的是压力和挑战。压力能够催发动力,挑战更能带来机遇。
缩短差距与不足需要我们跨越式发展,固化思维范式的突破,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创生与建构,才能更好的实现新一轮的创业。
火博登陆平台“综合大学怎么建?”的问题
综合大学的创建,要树立经营的意识。要努力经营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创生学校发展的内部条件,建立科学运行的组织秩序。
(一)树立经营意识,主动发展
高校的管理与建设要树立经营的理念,追寻主动发展。高校发展的基本路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渐进式;另一种是跨越式。渐进式的高校发展表现为一种渐进的自然转化或演进;跨越式高校发展表现在时间或空间内的跃进。而这种跃进需要管理者在办学思想、理念、体制上的跨越和范式上的转型,需要管理者树立经营意识,主动创生利己、利好发展的内外条件,追求卓越,凸显主体性建构的发展策略。
(二)打造战略规划,有序发展
学校有效与有序发展要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因为,战略规划是大学的行动纲领,它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套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思考逻辑与行动框架,它可以不因管理者的更替而随意改变大学前行的目标。“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大学建设的首要问题。因此,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战略研发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态势进行深度研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和确定新时期学校的使命与愿景、战略目标与战略选择、战略思想与战略举措等。“不谋长远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回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世界上发展成为一流大学的著名学府,无不得益于有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
(三)突显大学精神,引领发展
在坚定大楼、大师、大气、大学精神并重的办学理念前提下,突显大学精神的引领价值,这是学校前行的灵魂。大学建设,需要“大楼”和“大师”;大学发展更需要精神力量的依托和灵魂的指引。我们认为要建好有特色、高水平的综合大学,大师、大楼、大学精神,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大学精神更是大学持久与坚挺的灵魂。“大学精神”是学校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的厚重积淀,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理想的生命体现,是赋予大楼以灵秀之生命,是促成大师以情感之动力。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所大学若没有大学精神,大师不会在厚重的学术氛围中“生长”出来,大楼也将只是砖石的堆砌。因此,大学精神才是大学的生命之源泉、成长之灵魂。一所励精图治的大学只有坚守并传承饱含历史气息与文化内涵的大学精神,才能拥有宏大的办学气度和长远的发展底气。
(四)兼顾文理学科,协调发展
在合理“造峰”的同时,勿忘文理基础学科发展。学校在攻坚阶段,需要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可能追求均衡发展。通常采取集约式、异峰突起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无可厚非,也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但要注意一点,在注重围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交叉学科组织项目、投入经费、建设团队、构筑高地的同时,要观照和协调人文学科的发展。这是一个高峰与高原的辩证关系。发展前行中学会放弃是必需的,但是更要学会坚守。文理兼容,基础见长,不仅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更是综合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建设基础,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或者是边缘化。
(五)缔结“战略联盟”,借力发展
我们要树立“以合作求突破”的战略发展思路,在实力不强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善于借船出海、借风扬帆、借壳上市。积极主动寻求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战略联盟达到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借助外部资源发展壮大自己,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发展空间和快速提升通道,应是火博(中国)当下最明智和最积极的战略选择。
(六)拓宽筹资渠道,奠基发展
经费问题历来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困扰,学校必须更新观念,彻底改变“等、靠、要”的传统办学模式,增强多元融资能力,拓宽筹资渠道,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是要不失时机的用足国家政策,争取地方政府的最大、最有效投入;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学校,大力拓展校友基金、社会投资和海外投资;三是要创造机会用活社会资金和引入市场机制,鼓励行业、企业、私人投资办学。
(七)策划外宣外联,助力发展
积极策划外宣,拓宽外联,形成建设“湖州大学”的立体宣传攻势,让师生与民众知晓我们的愿景,让地方政府认同我们的发展,让上级主管部门倾听我们的声音,这是学校缩短进程、快速升格的巨大推力。同时,建议学校尽快成立“湖州大学”筹委会,统筹谋划创建事宜;尽快召开论证会,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或者政府官员来论证“湖州大学”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用专家的声音传达我们的诉求,努力营造一种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景象,同时让地方政府认同“一所大学会改变一座城市”,积极主动的和我们站在创建综合大学的同一辆战车上,这无疑会加速我们的升格进程。
商学院 汪建丰
一、建成湖州大学需要解决的四个难点问题
合理造峰与整体推进的关系问题。有特色、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特种之一就是应该有若干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同时又有学校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对于火博(中国)来说,就是要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造峰的同时,特别关注文理两大学科的均衡发展、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的协调发展。尽管学校领导对文科的发展一向比较重视,但是火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对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学校目前正在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计划以及配套措施,我们期望学校根据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火博(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非常措施,加大力度有效推进火博(中国)人文科学的繁荣发展。因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对于建成综合性大学、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火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还是有相当潜力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相对来说,投入较少,效益较好。同时学校应整体考虑将有些非重点学科纳入重点学科发展之中,对于有潜力,有特色的非重点学科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
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的关系问题。综合性大学的特征之一在于其科学研究性。随着火博(中国)从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型,学术科研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应特别关注在强调科研的同时,不能忽视专业教学,而应该用新的发展思路来推进专业教学。要努力把学科科研的优势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要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注重学生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为学生增强未来发展的潜质和后劲。
学校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关系问题。作为区域性的综合性大学,服务地方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大学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相对的独立性。由于火博(中国)服务地方能力的局限性和湖州地方经济发展自身的局限性,学校的发展和服务地方之间结合的紧密度不高,这也给火博(中国)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制约。对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学校管理体制的改变。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学校发展的更多的支持,想方设法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因为毕竟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的关系问题。人才是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事关湖州大学能否建成的关键所在。火博(中国)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个别学科专业特别是应用性学科专业师资严重缺乏,而且引进困难。再加上在国家新的战略布局中,湖州的区位优势不断削弱,火博(中国)事业发展平台较少,职称晋升越来越激烈,教师收入待遇不是很高等,这些都对火博(中国)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对于建成湖州大学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目前高校之间特别是同类高校之间在人才竞争方面愈演愈烈的严峻态势,切实加大力度把学校资源重点投入到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中,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有效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尽快解决紧缺专业的师资引进问题和重点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问题。
二、建设湖州大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区域性、综合性的湖州大学,在特别关注和积极破解上述难点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一个重点问题,就是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问题。对此应该解放思想,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在学校和学院的关系方面,学校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实行目标管理,要充分放权分权,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二级学院的考核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差别考核。
在学院和职能部门关系方面,应畅通渠道,加强相互沟通,创新机制,增进相互配合,职能部门应在实行管理的同时,更多地强化服务功能,真正使学院和职能部门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学院和学院的关系方面,应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与隔阂,增强综合性大学内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快专业的合作攻关,努力培育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学院内部的关系方面,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特别是教授在学院管理中的作用,完善学院学术组织和教学组织的建设,充分激发教师从事科研和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院管理当中的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设湖州大学是几代师院人梦寐以求的宏伟目标,其前景是美好而光明的,但其过程可能是艰难而漫长的,这就需要每一个师院人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抢抓机遇,只争朝夕,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使建成湖州大学的理想早日变为现实。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