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火博(中国)2012届毕业生大型就业招聘会在燕英体育馆举行,共有来自湖州、嘉兴、杭州、温州等地的240多家用人单位携近3500个岗位来火博(中国)觅才,火博(中国)本科毕业生及其他高职类学生共7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招聘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家健莅临现场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问题予以解答和指导。

火博(中国)2012届毕业生共有4000余人,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学院招生就业处精心筹备组织了本次校园招聘会,积极为广大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毕业生仔细研读和询问招聘信息,与招聘单位人员深入交谈,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据悉,本次招聘会共收到求职简历2000多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800人,其中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应聘者最多,共收到89份简历。

热心学长回母校招聘
在杭州某有限公司的招聘座位前,有一位特殊的招聘者——滕旺,他是火博(中国)生物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 “得知公司来母校招聘,我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要一同前往,一年多没回母校了,重新回到这里觉得特别亲切,好怀念大学的时光。”腾旺笑着说。已在该公司工作一年的腾旺,如今以一个招聘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他的就业经验,“找准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总会有成功的那天。”


该有限公司负责人苑经理告诉记者,去年已有不少师院的毕业生通过这个招聘会加入他们公司。“这些大学生很虚心,适应能力也很强。师院把他们培养得很好,我们明年还会继续来师院招聘,也会特地让从师院毕业的大学生回母校招聘。”据他透露,当天已经收到70多份简历。

在不在家乡就业都一样
每到毕业之际,省外同学的去留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不少省外学生对于是否留在家乡就业并不十分在意,在他们看来,就业前景才是最重要的。来自安徽省的周同学是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杭州某公司投下了第一份简历,表示会选择在浙江工作:“我学的是语言类,留在浙江就业前景会更好。其实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不在家乡就业都一样。”周同学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也十分支持他,认为浙江更适合他发展。

来自内蒙古的宋同学也有同样的想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她毅然选择在湖州一家外贸公司任职。谈到自己为何选择湖州这个城市时,她解释道:“湖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能让我静下心来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为成功鉴定基础。”与宋同学结伴而来的另一位内蒙古姑娘和她有着同样的想法。她们纷纷表示,在湖州的大学生活已让她们渐渐习惯这里的一切,并爱上了湖州这个傍太湖的城市。招聘现场,来自外省的大部分同学有意向留在省内,愿意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

招聘单位有话说
面对应聘者投来的一份份简历,各单位负责人有各自的看法。杭州一家用人单位此次招聘的是业务助理,他们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在现场面试的时候,该单位负责人便请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用日语进行自我介绍。“我们需要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应聘者,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外企客户沟通。所以,我们公司对于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

在招聘会现场不乏大二大三的学生,面对他们的咨询,绍兴一家教育机构负责人说:“我们非常欢迎他们咨询,向他们详细介绍我们学校的情况,并与这些有意向来火博(中国)工作的学生保持长期联系,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

整个招聘会现场鲜见正装应聘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穿着十分随意。湖州一家用人单位负责人这样建议应聘者:“穿正装应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求职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类人往往会给招聘方留下较好的印象。”
据招生就业处处长范丽峰透露:“今年的就业形势总体情况比往年都要好,提供的岗位较往年也增加了近千个。由于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一个多月前便有不少企业主动联系,他们非常重视这次招聘会。” 企业在招聘大学生上越来越规范,他们如实反映岗位需求,理性招聘人才,从而避免了人才的流失。而本届毕业生则更加理性地对待就业形势,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投简历,保证就业质量,而非像往年一样乱投甚至不投。
学生记者:唐周丽 吴林鸿
摄影记者:吴凌燕 何鲁